【活动回顾】与温俊山师兄对话:Caltech C的历史与展望


简介

2022年5月23日,Caltech C的现任执委会邀请到了温俊山师兄与我们对话Caltech C的历史与未来。整个活动以问答形式为主,温师兄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谈起,与我们畅聊了大约两个小时。为了让大家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Caltech C,我们将这次对话整理成文稿,以供我们的校友们、同学们、以及未来的同学们随时查阅。

温俊山师兄是Caltech C首任会长(1985),在Caltech取得了地球化学硕士学位后,在UCSD取得了环境化学的博士。在来到美国之前,温师兄在中科大完成了地球化学专业的本科学习,在此期间,他也曾任中科大学生会副主席及乐队队长。在完成学业之后,温俊山师兄一直在南加州从事环保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。温师兄一直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,在Caltech C之外,温师兄还曾经担任过南加州华人环保协会会长、南加州中华科工学会会长及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总会会长等职务。

左:温俊山师兄在Caltech C中秋晚会, Oct. 2015
右:温俊山师兄返校座谈, Nov. 2019

  Q1. Caltech C的建立契机

简而言之,Caltech C是“应运而生”。众所周知,Caltech学校比较小,学生相对就少 ,大陆学生尤其少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79年才有第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,80年也是只有一位,81、82年各来了几位同学。再以后,人数慢慢增加。85年,一下子来了将近二十位同学。人多起来,需要平台来促进大家互动 ,顺其自然就建立了Caltech C。

Caltech C Founding Meeting, Oct. 1985
图片故事:图片所示是1985年在Noyes Building举办的中秋晚会,也正是在这次中秋晚会上大家决定成立Caltech C。主席台上白衬衫的同学就是当年的温俊山师兄。前排白衬衫戴眼镜的男士是朱人元博士,朱博士是丁肇中的研究生,他现在仍然在Caltech从事高能物理研究。

Caltech C Founding Meeting, Oct. 1985
图片故事:前排右一的校友是白春礼前辈,1985年至1987年作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,在加州理工和JPL进行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(STM)相关研究。后来历任中科院院长等职务,现在是全国人大常委和民族委主任。前排右二蓝衣服的校友是孙勇奎师兄,1983年至1989年在加州理工攻读化学博士学位,2016年获得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。

白春礼前辈多次回访Caltech,左图是2004年白春礼前辈和温俊山师兄在Athenaeum前合影,右图是2017年白春礼、朱人元和温俊山三位师兄在Athenaeum Einstein套间前的合影

Q2. 当时一般组织什么活动?

Caltech同学普遍学业很忙,所以当时大家决定Caltech C负责人的任期为半年。每年主要负责保证两个活动:中秋晚会和新年活动。中秋晚会同时也作为迎新活动;新年活动则是因为Pasadena的Rose Parade吸引了全美国各地的同学们,大家都很想来看一看,所以Caltech C也会组织活动帮忙安排食宿。

Performance at UCLA, 1987
图片故事:图片中是参加在UCLA的举办的文艺汇演,后排左一红衣服戴帽子的女生是邓小青,是Caltech C通讯录的发起人之一。男舞者是当时的博士研究生:谭国富(左后)、郭勇、尹冬平、颜利平
Dance Party at Winnett Student Center, 1986

 Q3. Caltech C给华人留学群体的改变和影响

有了平台促进大家更频繁地交流,延续和传承,大家一直保持联络,Caltech C奖学金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。即使是疫情期间,也在网络相聚,老朋友来了也要聚一聚。另一方面,88年之前洛杉矶没有领事馆,而且台湾同学其实人数更多,Caltech C的成立之初就考虑要包容尽可能多的华人同学和学者。前几任会长有台湾和香港同学。

With Caltech Distinguish Alumni Dr. Pei-yuan Chou (1928 PhD),  Jun.12, 1985
图片故事:中间着西装居中的便是周培源前辈,85年来校领奖。图片往左一位是曾任中科大近代力学系系主任的童秉纲教授。再向左一位穿米色短袖衬衫的是翁玉林教授。后排左起第三位和第二位是温师兄和他的夫人。
With Professor Hua, Loo-Keng, Fairchild Scholar from China, Jul. 1984
图片故事:照片中华罗庚先生右侧的就是温俊山师兄,前排的同学们则大多来自港台。


  Q4.困难与挑战

学校人少,学习压力大,而且也没有文科生,因此很难组织适合我们自己的活动。但是只要有需求,举办活动就也不在乎人多人少。不追求人人都到,只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就好了。起初没什么经费,集资搞活动。

  Q5. Caltech C发展历程

在组织创立之初,学校里的华人教授们也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帮助,例如翁玉林教授、吴耀祖教授等等。读书同学们虽然都是过路客,但是重要的是在这里的经历。每一届执委都有自己的想法,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和坚持下去。

  Q6. Caltech C Fellowship

2016年,Caltech Development部门找到校友们喝咖啡,商量捐款和建立奖学金的事宜。校长Rosenbaum观念非常好,他希望让每个grad student 都可以有independent fellowship,可以自由地选择研究课题,而不一定要做TA、RA。

朱坚师兄是主要的发起人之一,他拿了Caltech Bio PhD,又去 Columbia读了JD。他当时拿过Columbia的fellowship,感觉非常好,希望Caltech也能建立一个类似的奖学金项目。

Caltech一个研究生奖学金需要75万美金,Caltech C的目标是捐到50万美金,Moore Foundation match 25万。找到五位anchor donors,每一位都保证捐助10万美金。现在奖学金是由利息支付,可以一直 延续下去。而这个奖学金也是Caltech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组织raise graduate fellowship。根据和学校的协议,奖学金的颁发对象不限于中国大陆来的同学,而是所有有Chinese heritage的人,就都具有资格,奖学金的分发和管理由学校全权负责。奖学金的信息现在都在学校的网页以及我们组织的网页上,捐款金额不限,重在参与,捐款的金额也不公开。无论捐款多少,都会在捐款的感谢名单中。因此也希望后来的同学们、校友们多多捐款,参与传承。希望将来可以更进一步,为学校赞助其他项目奖金。

Caltech C奖学金在2016年正式启动,2018年化学系崔志浩同学成为第一位Caltech C奖学金的获得者,校长亲自参加了在北加州举办的颁奖庆祝活动。

Caltech C Alumni party in Bay Area where fellowship campaign was launched, 2016
2018年11月在Bay Area举行的Caltech C校友聚会和奖学金颁奖活动


  Q7. Caltech C的命名与Logo

最早的会友通讯是1986司马宏师兄设计的。刊物原稿都在翁玉林教授那里保存,稿件都是手写的。踢足球的一个文章特别有意思。最早的Caltech C中间是有空格的。

Caltech C命名的故事:当时其他学校的学联都起名叫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(CSSA),而我们为了体现出对大陆、台湾、香港等地的华人学生的一致包容性,大家普遍同意取名叫Caltech Chinese。孙勇奎师兄提出 ,因为有Caltech Y 所以就叫Caltech C好了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。

Caltech C 最早的两期会友通讯


  Q8. 对Caltech C未来发展的期待

Foundation的平台非常好,以每年颁奖为契机,新老校友大家能够聚一聚,搞个活动,作为历史传承的平台,相信教授校友们都愿意出席。如果需要学术、活动资源等等,校友们也都可以提供帮助。

  Q9. 从科大到Caltech,最难的一件事

最难的就是“提问题”,Caltech老板教书虽然都不好恭维,但是能给学生给很多自由提问的机会,学生要学会自己提问题。怎么样提出自己的问题,也是中国同学的弱点之一。1983年诺奖获得者William Fowler,主要研究方向是Nuclear Physics,他在GPS系的seminar问了非常不专业的“傻”问题。温师兄说:“既然诺奖获得者都可以问这么傻的问题,为什么我不可以?”学术经常需要Interdisciplinary,需要新的想法碰撞。在seminar上边当众提问,更能鼓励不同领域、不同学科的想法碰撞。No question is silly question,如果有不懂,就可以问。

  Q10.PhD之后的职业选择

Caltech最主要都是产professor,其次是National lab和工业界的development research。其他也有很多选择,比如创业等等。

温俊山等4位校友参加返校座谈, Apr. 2019 
此次讲座相关信息可以参考我们的过往推送

文章末尾,我们再次感谢温师兄能够拨冗,与我们畅谈Caltech C的历史与展望!

同时,Caltech C的现任执委会也诚挚欢迎校友与在校学生座谈,分享人生经验。无论是线上或是线下,我们都十分欢迎!如果您有此计划,请提前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是chinese.caltech@gmail.com。谢谢您对CaltechC的支持!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